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63章 一封家书

记好大白工所需要的材料单,陈安邦就准备回金家街了,虽然马上要到饭点了,但是因为现场的碗筷有限,陈安邦让严红军带大白工老汪在现场吃了饭再走,他先走一步。

走到校门口时与门卫大爷打了声招呼,大爷提醒说前面还有一趟小公汔没走,还有五分钟就发车了,现在赶紧点还来得及。

陈安邦道了一声谢之后赶紧往公交站附近跑去,这一趟小公汽是属于私人承包线路那种,是城市交通的一种补充,线路特别长,一般都是在偏远郊区晃来晃去,从二十中学能晃到辛寨子去,就是班次比较少,一天也发不了几趟车。

陈安邦这次没有在三道沟下车,延迟了两站在山东路附近下车了,山东路是滨城着名的美食一条街,从头到尾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饭店,以前一到夏天的时候满大街都是烧烤摊,后来不让摆露天烧烤才稍微收敛一点。

陈安邦顺着山东路往南走,一般南方人初来北方分不清东南西北,这是由于南方多山地的情况造成的,城市和乡间道路由于山地的阻隔很少有直线,而北方则多是一马平川所以方位一目了然,但是陈安邦毕竟在此地生活多年,随便在哪一瞅方向就知道。

很快陈安邦走到山东路与千山路路口,这里一到晚上就有许多的小商贩出来摆摊,久而久之就形成夜市,黄金时期号称滨城三大夜市之一,与太原街、西安路齐名,后来因为城市建设也不让摆了,当然现在只是有零星摊贩出来摆摊,想形成黄金夜市的格局还需要几年发展,大概在两千年左右达到高峰。

十字路口有一家旺达超市,这是一家便利店形式的小超市,这里是滨城旺达的第一家店面,陈安邦前世给他家装修过,顶峰时期他们家在滨城地区曾经发展到一百多家店,后来因为盲目扩张也倒闭不少,只剩下几家地脚最好的苟延残喘,在罗森、联华、良友金伴、太阳系等便利店的冲击下艰难地生存着。

陈安邦进到店里,随意的看看商品,还是那个时代的熟悉的摆货方式,因为位置不错,买货的人也很多,收银员非常忙碌,另外有几个销售和安保之类的人员盯着往来的客人,这个时期也没有什么摄像头,全靠人工鹰眼防盗,这个店面曾经最高的销售记录一天卖了十万块现金,也是旺达效益最好的店面。

陈安邦转了一圈,买了一袋馒头,再加上熟食香肠,想了想又拿了一筒龙须面,北方的许多地方都有卖成品馒头,滨城的滨城商场和旺达这样体量大一点的超市都有自己的馒头工厂,许多老百姓早上煮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